法教傳承
傳承
1)課程內容
釋迦牟尼佛,乃此劫第四佛,以其身神變攝受三種眷屬。以意神變了知眾人性情偏好;以語神變教導二乘深廣佛法;佛陀以三種神變利濟諸多眾生後趣入大涅槃。佛 入滅後,其教法由親傳弟子集結之、聖者修持之並臻得大證悟、及大學者以論、辯、著三法細察之,一如經驗豐富的金匠以燒、割、揉鑑定貴金屬質量好壞。
在藏王贊助下,佛法得以翻譯與廣弘。在此眾多教典中,學者周知四種學科構成我院課程要旨,即中觀、般若、戒律及阿毗達磨。
本院所研習教典,即在佐欽傳統中的十三部論典,枚舉如下:《入菩薩行論》、《別解脫經》、《戒經》、《中觀根本慧論》、《中觀四百論》、《入中論》、《大乘阿毗達磨集論》、《阿毗達磨俱舍論》、慈氏五論(《大乘莊嚴經論》、《現觀莊嚴論》、《辨中邊論》、《辨法法性論》、《大乘無上續論(寶性論)》。
本院所學經典之傳承,亦是沿襲自薩迦祖寺的六大論部:1、中觀部,包括龍樹之著作兩類,即《中觀根本慧論》為主的理聚五論,以及《入中論》和《中觀四百論》;2、般若部,包括《入菩薩行論》及慈氏五論;3、戒律部,包括《別解脫經》、《戒經》及大小戒律偈頌;4、阿毗達磨部,包括《阿毗達磨俱舍論》、《大乘阿毗達磨集論》;5、因明部,包括《集量論》、《釋量論》、《定量論》;6、總集部,包括《量理寶藏論》及《三律儀差別論》等部。
2)各部傳承
西藏前弘期、中弘期、後弘期的大多數顯教教法都由桑浦內鄔托寺傳承下來,桑浦寺由哦•雷必喜饒創建,是大譯師哦•羅丹喜饒法座之所在。在印度,聖龍樹的中觀派教傳由中觀應成派與中觀自續派二支所持,自續派傳承由舍譯師翻譯並透過桑浦佛學院在西藏弘揚;而應成派則是由譯師跋曹•尼瑪札(日稱譯師)帶入西藏,並由其四子廣傳。
阿毗達磨傳承,由印度班智達友智(彌扎佳拿)創立,他在康區登龍塘的度母寺傳授了《阿毗達磨俱舍論》。阿毗達磨的另外一支傳承是由薩迦班智達在勝觀中從世親處接受、以及之後從克什米爾大班智達處接受,並傳給大小欽師而得以弘揚。
西藏的邏輯因明學傳承最早是由哦•羅丹喜饒傳入,他在克什米爾跟隨名為噶傑的學者學習因明的早期傳承。薩迦班智達貢噶•蔣稱則跟隨克什米爾班智達釋迦•師利巴札等眾學者學習陳那與法稱的著作,之後翻譯了此傳承中大量重要文獻,並撰寫了著名的《量理寶藏論》,此傳承被稱為因明晚期。各種因明傳承都透過雅巴與榮敦巴的弟子桑傑佩流傳下來。桑傑佩的弟子果然巴在他的寺廟達那•圖津•囊傑林教授此傳承,並透過薩迦祖寺發揚光大。
第一世雪謙冉江建造了雪謙寺,於直優•凱才學院研學,並成為偉大的學者。後來,他成為佐欽仁波切的弟子,將哲學研究在這些寺廟中廣傳。第四世佐欽仁波切鼓勵下嘉塞•賢遍•泰耶在佐欽寺教授了三戒、中觀、般若波羅蜜多、毗奈耶及阿毗達磨,成就了一群偉大的上師,例如巴楚仁波切及他的侄子昂波•鄔金•滇津•諾布。這些上師的弟子賢遍•蔣巴•果恰,通常稱作賢噶仁波切,也是宗薩佛學院的第一任大堪布。堪千賢噶仁波切的弟子堪千波頓•切饒曲吉唯色把桑傑佩的傳承從直優•傑擦學院傳到了圖津南嘉寺。第一支傳承授自洛迭•旺波,可追本溯源至藏區的圖津南嘉寺;第二支則來自賢噶仁波切,根源自佐欽寺和雪謙寺。
堪千貢噶•旺秋仁波切從堪布賢噶的弟子多喜•圖津•蔣稱與堪布堪饒處接受了六大論部教法、薩迦五祖文集、哦千貢噶•桑波文集、哦千甘秋•倫珠文集、道果上師傳記集、多部因明論著等。堪仁波切貢噶•旺秋亦從第二世蔣揚•欽哲•確吉•羅卓處接受了寂天的《學集頌》、本生經、戊初•東美文集、《大乘莊嚴經論釋》、嘎瑪•恰美山法,岡波巴的《解脫莊嚴寶論》、榮敦巴的《現觀莊嚴論釋》等。堪仁波切也從楚西仁波切處接受了《定量論》的教法,從究給企千處接受了《寶鬘論》與《佛陀贊》、《超勝天贊》的教法。